《女高中生对柔道的感悟》之一

                                      柔道感悟

                                      北大附中--郭思江

在最初选课的时候之所以会选择柔道这门课程,其实完全是为了不被学校查水表,也可以说是体育课已经无课可选,抱着一种混学分的态度来上的这门课。

然而,仅仅上了一周的课,我的这种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第一周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讲许许多多的大道理,或是多么长远的意义,而是教我们怎样行礼,怎样体现自己对于对手的尊重。这让我对本以为十分“野蛮”的柔道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改观,因为在不久前,柔道这种运动在我的心里和摔跤或是跆拳道并没有多大的差别,无非是凭借“蛮力”击垮对手,取得胜利。

而一节课下来,在我心里,已经承认柔道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其实仔细想想,为什么柔道非要叫柔道而不叫什么空手道、截拳道呢?关键还是在这个“柔”字上。我想,这个“柔”字一方面体现出了柔道的精髓,及以技巧与智慧制人,而非单单凭借一身蛮力摔倒对手,正如柔道比赛的规则所示:只要对手被明确摔倒在上或者认输,比赛即结束,而非像摔跤一样为了取得更高的分值而将对手置于危险之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每当我们在练习投技的时候,老师总是百般叮嘱我们要拉住自己的对手,不要让她受到伤害,我想,这也是柔道特有的“温柔”的一种体现吧。另一方面,虽然我们所学的和学会的技能并不是很多,但是这些技能中没有一个是为了将别人置之死地所设计的。基本所有的技能,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伤害或是在意外中有更大的生存下来的可能性。这或许就是柔道和散打,摔跤这类的项目有很大的区别的原因。

“柔道”二字若是想要追根溯源的问起来,估计应是出自《易·姤》中:“‘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孔颖达疏:“阴柔之道,必须有所牵系也。”可见,柔道的本真在于策略,武力倒不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样看来,到与古时候《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在现在这样一个充满浮华而失去本真的世界中,或许正需要这样一门运动来安抚人们蠢蠢欲动的内心,让人真正的平静下来,去进行思考,思考我们学到了什么,思考我们还有什么并没有做好,思考我们还有什么仍有待提升。有时候,或许这种平静的呐喊才愈的发震耳欲聋;有时候,短短一瞬间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才真正的震人心魂。有人说:“不在寂静中毁灭,便在寂静中爆发。”而柔道教导我们的却是在寂静中静观其变,在最有利的时机给予对手以致命的打击。以柔克刚,以不变而应万变,或许这些道理才是柔道这门运动的真正意义吧。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