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柔道感悟一粒沙子

柔道感悟

诚意书院 刘雨竹 1823217

当一粒石子落入长河之中,当那一圈圈涟漪淡下之后,一切是否会回到原样?我说,不会。学习柔道不过九周,十八次课,1620分钟,约占高中生活的百分之一,一生的万分之四。但我敢说,或许有一天,我会忘记最基本的受身,我会忘记在寒冬腊月,为做好一个动作被汗水浸湿的衣衫,但我还是会记得,我曾经上过柔道课,我曾经感受过柔道的精神。

活了这么大,我和一切体育运动真的是有缘无分。于我而言,体育课不过是介于高考科目和自习之间的一类从未放在心上过的一类科目,若是赶上跑步,我宁可去做一套数学卷子。选择柔道课,也是因为舍友说柔道课还算有趣,随随便便就报了。谁能想到,柔道就这样渗入了我的生活之中。

带着那一点聊胜于无的期待,我第一次踏入了那牌匾所对的道场。老师问我们,怎样理解柔道。当时我的脑海中就闪过了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我压下心中对于老师所演示的动作的恐惧,依然站在那块垫子上,只为轻轻碰触那柔之一道。

按理说,用如此短的时间学习一门体育项目,时间该是很紧的。可老师花了整整一节课为我们详解了柔道礼仪,教我们尊敬对手,尊敬自己,尊敬柔道。老师总告诫我们,不要仗着自己学过柔道,就随意去摔别人,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对别人使用柔道技术,练习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搭档,不要松开她的手;就连在正式比赛中,在对手拍垫子后也要很快松手,免得造成伤害。柔道是以摔倒对手并制服为目的的一类格斗技,求的是彼此切磋,相互指教,共同进步,而非你死我活。真正懂得柔道精神的人,是至善至美的。他们像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一定会把自己所有的经验和技巧倾囊相授,半点不藏私。他们不会在乎自己是否会被超越,或者说,有比他们更强的后辈出现是他们最想看到的事情。所以他们无过失,不怨怼,他们伫立在最接近仁的地方,有着最纯净的心灵。

柔道对技术上的要求也是一种大智慧。柔道是一种特别的格斗技,不靠蛮力,不靠花哨,只是行云流水之间,便可制服敌人,无论对方有多强壮,无论自己有多弱小。以柔克刚,刚柔并济,重在柔,不在刚。只要技艺纯熟,力量,都是对手提供来的。所以我们在别人已经可以互相切磋学来的动作之时,依旧一遍遍地摔在垫子上,练习最基本的受身、滚翻。每结束一节柔道课,我浑身上下的肌肉都像被车碾过一样疼。我戳到过脊椎,磕到过脑袋,也有过突然小腿抽筋,痛出眼泪,可是就是这些疼痛,让我的身体留下了记忆,让我逐渐学会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反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谓的速成必然没有什么效果,真正的大师都是从学徒做起。熟能生巧,想要建高楼,总要打好地基。

从防守到攻击,一次又一次,一轮又一轮。现在的我,可以把比我高出一头的同学摔倒在地,也可以在不专业的禁锢中轻易逃脱。只是我做得还不够熟练,还不够专业,只有更多次的练习,直至这些动作成为身体的本能,才能说是掌握,才能真正做到以柔克刚。

于我而言,柔道是特别的。从行礼,到切磋,最后结束,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中的礼仪,以及隐藏在技术动作背后无数次的练习。

或许有一天,我会忘记最基本的受身,我会忘记在寒冬腊月,为做好一个动作被汗水浸湿的衣衫,但我还是会记得,我曾经上过柔道课,我曾经感受过柔道的精神。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