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是什么?

北大附中柔道感悟

时光易逝,九周的时间竟然可以如此之快。当一捧细沙从掌中滑落时,可曾留下什么?

九周前,我还对柔道一无所知。柔道是什么?“柔道是什么?”曾老师嘴角边挂着一抹后来时常出现的神秘莫测的笑容。一个看起来十分健壮的同学想了想:“大概是学习如何将对手摔倒?”“嗯,有自己的想法。”曾老师表示了赞扬,接着转头看向另一位同学。这位同学看起来十分腼腆,思考良久后谨慎道:“柔道…就是一门格斗技术吧,努力将对手摔倒。”

“不错,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曾庆东老师环顾四周,笑容更盛,“柔道,是一个将对手迅速摔倒并降服的运动,同时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哦,原来这就是柔道。

从第二节课开始,我们便开始学习一些柔道中的基本技术。“想要摔别人,就要先学会被摔。”于是,受身便当仁不让成为了首要的学习目标。训练的时候,曾老师是不会露出什么笑容的:“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有训练的样子。不要说说笑笑,这是很严肃的事情。”不仅不会露出笑容,曾老师还会很严肃的在柔道馆里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行走,并不时的发出声音:“头不要着地,抬起头来!”“大声点,声音契合,男子汉就要有男子汉的气势,像我这样”,边说曾老师边驻足运气,发出了一声熊咆龙吟般的大吼:“啊~哈!!”

察觉到我们已经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了,曾老师便开始在课程中加入二人对练的环节,我们也终于开始学一些摔倒对手的技巧。如背负投,大外刈。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开始学习这些技术的时候,我们只是学习打入,并不进行摔倒,我便一直期望着可以摔倒对手的那一天。直到这一天终于到了,我才意识到摔倒这一动作本身并不代表什么,它也不是一件决定性的事情。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从打入到背起再到摔倒对手这一系列动作之中的种种细节,过程中的这些细节认真学习理解了,最后的摔倒自然水到渠成。而若只是一心期望着最终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那么最终只是会顾此失彼两头空吧,这也算是我在柔道学习中的一个感悟了。

柔道是摔倒并降服对手,自然不会只是学如何摔倒对手。后续的,我们在课程中还练习了各种固技,像袈裟固、横四方固、纵四方固自然都是课程中必要的项目。最开始,我们练习固技是一个人配合摆好姿势,另一个人实施固技。后来,我们逐渐的开始加深难度,就像我们逐渐的开始练习行进中摔倒对手一样,我们练习固技也逐渐变成了摔倒对手之后根据情况迅速接上固技。

除了练习这些柔道的基本技术之外,曾庆东老师还在课程之中穿插了一些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曾老师会将这些本来并不有趣的项目加以整合,变成一种带着游戏乐趣的活动。比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活动便是这样的:所有人趴在垫子上,紧密的贴在一起。之后这些人同时变成平板支撑的姿势,然后从一端连续的出来同学从这些平板支撑的同学身下爬过去。此处的爬也是十分与众不同的,因为空间狭隘,所以腿部是无法运动的,练习者只可以利用手部放在垫子上之后收手带来的摩擦力促使自己前进。一轮下来,同学们莫不是满头大汗,身前的垫子上如同才被湿布擦过一般。虽然都是气喘吁吁,但却仍然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

休息时,时常想到第一节课曾老师的问话,柔道是什么?

柔道便是这样,以各种手段摔倒并降服对手吧。

时间竟然可以如此之快,翻过一页日历,黑色的加粗数字是如此的醒目。这应该是最后一节柔道课了,以后有缘或许会再次相聚,无缘或许便是永生难见。同学彼此之间是这样,每个人与柔道之间也是这样。当最后一次跪坐冥想时,我清晰地听见了一个声音在问话:“柔道是什么?”

只是摔倒并降服对手吗?我突然间有了一丝迟疑。

柔道是动,一旦出手便有列缺霹雳般的迅疾,丘峦崩摧般的浩大。柔道是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论是处于优势劣势,都保持冷静,沉着应对。柔道是刚,即便是胜率渺茫也不放弃希望,凭借着自己坚韧的意志寻找反败为胜的机会。柔道是柔,是“温柔”的较量,是对自己以及对手身体的友爱。

这似乎才是柔道,它不是一个浅显的定义,也不是格斗中的各种技巧。柔道便是柔道,它难以用言语概括,唯有沉心深入其中,方会感叹别有洞天,方可真正理解柔道。

问话早已消失许久了,唯有答案留在心中,余音袅袅。

随着最后一个坐礼的结束,柔道课程也告一段落。日后或许再难相见,但这都不重要了。柔道的精神早已种植在我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只会愈发清晰,愈发明朗,如北辰一般熠熠生辉。

当一捧细沙从掌中滑落,留下的是什么?

王孟淇

戊戌年于北京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