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远人

道不远人

北京大学柔道一队 郭子介 (2018级元培学院)


在北京大学,每一个本科生被要求选修不多不少恰好四门体育课以达到毕业要求,除了男生必修的太极拳、女生必修的健美操以外,可供大家自主选择的实际上只有三门体育课。而这三门课程好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在体育教研部开出的茫茫多课程当中,只能挑选其中的三门。足篮排、乒羽网、射箭击剑、骑行游泳,几乎能想象到的热门运动项目在北京大学都有一席之地。在上体育课之前常常感到眼花缭乱,选择一门课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失去接触其他运动的机会。孰之有幸,在本科期间的最后一次上体育课的机会遇到了柔道。

最初选这门课的时候像是掷骰子,面对一个新课程、一位新老师,在以往的课程评估平台上都没有任何相关的信息,对教学内容和授课风格都一无所知,只是空凭这一项目的名称“柔”和“道”让人充满了向往。小小地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授课老师,发现是柔道项目的全国冠军亲自授课,作为一个以往对体育竞技全无了解的人来说能有机会向顶尖高手学习十分激动,最后不假思索地选修了这门课程。第一次课后,发现这门课恰好是自己憧憬的,好比摇完骰盅揭开看点数看见了六个六。

柔道最打动我的一点是,柔道是一个讲究“礼”的运动项目,不以逞凶斗狠为上,也不以输赢为最大。在学习和切磋的时候,更像是一个“问道”和“养性”的过程,而不是不择手段压制、降服对手的过程。在踏上训练场之前要行礼,离开训练场之前也要行礼,在开始训练之前要先行坐礼反思自己此前的练习,在训练结束以后也要再行坐礼反思自己。和搭档面对面练习动作的时候,两个人也要行礼,在大腰、背负投的时候,会把对手摔落在皮垫上,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想法也是不要让对方受伤,拉住对方的别让他落地太猛。

虽然“柔道”起源于日本,但它倡导的“精力善用,自他共荣”也暗合中国的儒家思想,以《论语·雍也》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例,这句话的意思有两重:第一,只有立己才能立人,立人的动力和源泉是从“己欲立”而来的,从不舍弃“己”去追求立人和达人;第二,人能从自己的求生、达志想到别人的求生和达志,我有要实现的目标,别人也有要实现的目标。既然“立”和“达”是人们共同的追求,是相通的,大家都能“求其生,达其志”,就是“仁”的状态。柔道也是如此,我们自己希望取胜,但也知道对手想要获胜,我们希望保全自己,也知道对手想要保全自己,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始终存在一个“由己及人”的意识。

正因为此,大家在训练过程当中始终有同伴的意识存在,在练习当中不断有肢体接触,伙伴之间距离的拉近也快很多。原来互不认识的同学可以因为一起练习柔道成为课下的朋友,把训练场上的情谊延伸到日常的生活当中,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孔子有曰“道不远人”,而“柔”之“道”也正在我们的日用常行当中。它让我们用身体力行去修习和自省,努力改善自己的同时也不忘推己及人,这不只是我们每周一上午在邱德拔体育馆三层的体悟,也是那之外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的体悟。何其有幸,在本科时光临近最后的时刻遇到了柔道,遇到了亲切的教练和同学们,让我从繁忙的步伐当中歇息反思自己,与人与己重新构建出一种友善的美好生活。


分享 :